防止鑄造設備出現氣孔缺陷方法
1、選擇適宜的模型材料
采用共聚泡沫作模型材料,由于共聚物是拉鏈式分解,一次性氣化程度高,液相比例小,小分子氣體很容易從涂層溢出。白模密度在強度和光潔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小一些,減少發氣總量,澆注系統采用空心直澆道并加設過濾器,對金屬液進行機械擋渣、吸附梳流,使充型平穩。
2、提高涂料的透氣性
耐火骨料的粒度要適宜,采用復合懸浮劑粘結劑,配制的涂料具有高低溫強度好,損,易涂刷,不開裂,排氣能力大,透氣性好,燒結均勻,開箱易脫落剝離,不與金屬液潤濕及化學反應,一般鑄件涂刷2遍,涂層厚度2mm左右。
3、澆注溫度要適宜
由于消失模的充型過程中要放熱氣化泡沫,鋼鐵的澆注溫度較砂型鑄造高30-50℃。金屬液與泡沫的熱作用受澆注溫度的制約,澆注溫度適宜熱解充分,模樣的熱解產物主要呈小分子氣態,在負壓場的作用下容易排出型腔,當澆注溫度低時,模樣的熱解不充分,液相殘留物會堵塞涂料層,熱解氣體排出受阻,型腔內形成反壓力,充型流動性由此下降,再加上凝固,液體附近的氣渣來不及浮集到冒口內,生成氣孔的機率增大。當然澆注溫度要與冶煉的材料相匹配,以避免因溫度高或底而產生的其他鑄造缺陷。
4、鋼液的終脫氧和包內
高溫出爐是為包內留下適宜的時間,鋼水終脫氧除渣是減少三孔缺陷的先決條件,出爐前取樣觀察鋼水的收縮狀況,如果試樣不收縮不允許出爐,爐襯、包襯、爐臺要保持清潔衛生。
5、合理的澆注位置
鑄件的佳澆注位置是充型時獲得良好的氣化條件及排氣條件,便于氣化除渣,選擇立澆或斜澆,也即遵循側表面積大化的原則,澆注系統應具備擋渣集氣及補縮功能。
6、合理的澆注工藝和負壓度
鑄造設備的澆注工藝是以充滿澆杯封閉直澆口為原則,如果澆注穩定中間的速度忽快忽慢,會使充型造成劇烈的紊亂并在型腔內劇烈沸騰,將來不及氣化的泡沫包挾在合金液體內形成氣孔,特別不允許暴露直澆道使渣、氣侵入,理想的澆注速度是金屬液的充型速度等于或略小于模型的氣化速度。
影響鑄造設備鑄造效果的因素:
一、溫升對鑄造設備鑄造效果的影響
磁場強度與電流成正比,而電流與電阻成反比,通電線圈的電阻又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,故隨著通電時間的延長,通電線圈的溫度不斷上升,其電阻隨之增大,相應電流將減小。從而導致磁場強度減弱,直至達成動態平衡。
二、磁場附近的鐵件對鑄造設備的影響
鑄造設備鑄造是一個復雜的物理過程,周圍鐵件被磁化后效果會受影響。在設備的下方和周圍存在托輥組及其他鋼質器件,不同形狀的鐵件被磁化后形成的附加磁場很復雜,其中垂直于托輥方向的磁場對鐵件影響大。
鑄造設備的制殼工藝:
1.涂掛涂料和撒砂
涂掛涂料和撒砂工序相隔進行,涂掛和撒砂層數根據鑄件的大小和形狀而不同,面層和背層的涂料和砂類不同。
2.模組除油和脫脂
為了模組與面層涂料的涂掛性能,除了在面層涂料中加入表面活性劑之外,通常是在模組涂刮涂料前。對模組進行除油和脫脂處理,以增加涂料對模樣的潤濕性。
3.殼性的干燥和硬化
殼型每涂一層都要進行干燥和硬化,使得涂料中粘接劑由溶膠想凝膠轉變,把耐火材料連在一起。不同的粘接劑,殼型的干燥和硬化原理不同。
4.脫模和焙燒
熔失蠟模的過程叫脫蠟,是鑄造設備熔模鑄造的主要過程之一。